不再追星的我不是我,失去本命的人生只是餘生。
—《本命,燃燒》
《本命,燃燒》講述不善社交、成績亦不優秀的國中女孩朱里,一直活在孤獨之中,加上身心的失調,讓她飽受生理上的痛苦而時常到學校保健室報到,唯有「追星」可以燃起對生活的熱情,並且讓她有動力在網路的世界裡,透過撰寫部落格與他人交流。然而最喜歡的偶像本命因毆打粉絲事件被炎上之後,朱里的生活開始出現了急遽的變化,從偶像的事業下滑、引退到爆出結婚,一步步摧毀朱里唯一的救贖,將所有的希望與價值傾注於偶像的朱里,青春逐漸失重,覆水難收。
曾經和朋友討論到即便在年輕族群中「追星文化」已十分常見,但仍然屬於「次文化」,追星受到主流文化的排擠以及質疑,並且難以真正相互理解、彼此認同。做為追星女孩之一,基本上也一直活在「次文化」的氛圍之中,只要超出了同溫層,便必須隱藏自己的追星族體質以安然滙入主流文化裡。因此,當我看到以「追星族」當作題材的小說《本命,燃燒》感覺到十分的驚奇與雀躍,並從中獲得許多共鳴與反思。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作品獲得了日本文學賞最高殊榮第164回芥川賞,更是日本2021年最暢銷的文學小說,更凸顯大眾對於「追星文化」的好奇。作品中除了細緻地體現追星族的真實樣貌,也反映出青春的迷惘、社會的價值等值得探討的議題,看完十分有感觸,今天便想借這本小說中的三個核心議題與大家分享,相信不論是否有追星的你都能在心底某個角落響起陣陣共鳴。
▌次文化的孤寂—淺談追星文化與主流文化隔閡
全心全意追星一事,喚醒了我的存在。確實感受到他的存在,也讓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P165)
奉本命為「生命脊柱」的朱里,其生活、思考、行為模式都圍繞著偶像為核心。她會購入大量專輯、周邊擺入她的「祭壇」,甚至不惜為此努力地打工;談到學習也許她提不起勁也始終無法取得優秀的成果,但在網路的世界裡,她是一位撰寫偶像大小事的活躍寫手並且擁有一票忠實讀者;也許她並不善於社交,卻極度想理解身在遠方、世界與她平行的偶像,並且「包容」偶像的種種言行。朱里在現實中無法被理解即被認同的種種「追星族行為」與孤僻又體弱的形象,讓周遭的大人無法對她產生正面的評價,甚至對她的所作所為感到氣憤與無奈。
然而「追星族」究竟是一群什麼樣的生物?竟可以失心瘋般地促擁著遙遠的存在甚或是虛擬的人物。又是什麼樣的原因,使他們的信念堅信不移?相信這是許多人的疑問。對此我想以商業社群經營書籍《狂粉是怎麼煉成的》來解釋難解的朱里。
人類永遠充滿「連結」的欲望,想彼此連結,也想找到內心的連結。連結是深植於大腦的直覺,我們天生就會遵從本能,尋覓四周,永遠在看文化中有沒有什麼能讓自己「更好」的東西。從演化的觀點來看,一群原始獵人,要是能找到團結彼此的外在因素,當晚就比較可能吃到東西。那個外在因素可能是大家都喜愛月亮女神,或是都討厭山丘另一頭那些詭異的太陽女神崇拜者。「粉絲文化」(Fandom)是指某一大眾文化的體系與做法,是一種十分古老、人類獨有的現象;表現得像「迷」的現象,可能和文化本身一樣古老。—《狂粉是怎麼煉成的》
一個粉絲的形成,首先來自於想「連結」這個世界的欲望,即便是小說中與眾人皆格格不入的朱里亦是如此。她渴求理解本命的一切,是因為她在本命身上看到與自己相同的「孤寂感」,為了尋求這種孤寂感的認同與內心連結,她在全心理解偶像的同時也一定程度在建立一個世界觀理解自己。而以下這段在前往像外婆探病的路上,飽受暈車之苦,卻被禁止開車窗的朱里開始聽起偶像的歌的描述,便顯出這種連結:
我睜開眼。雨水在天空與海的交界處起了一陣灰煙,宛如黏著在海邊的一戶戶人家深鎖烏雲中。一旦接觸本命的世界,眼裡的一切也會變得不一樣。看著我那映在車窗上,藏在昏暗又溫暖口中的乾燥舌頭,不發出聲地哼著歌詞。這樣一來,有種耳邊聆聽本命歌聲,彷彿從我雙脣流洩出來的錯覺。我的聲音和他的聲音重疊,我的眼睛也和他的眼睛重疊。(P53-54)
這段描述完整呈現了朱里的心裏世界,從無處容身的現實遁逃到偶像世界裡休憩的她,可以藉由關於偶像的事物,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與平靜。而在粉絲的世界裡,除了借「著迷」滿足於自我尋求的過程,也需要同伴的參與,所以可以看到當朱里越是積極投入倒追星的行為裡,便越頻繁在部落格更新關於偶像的消息與社群上的讀者交流。
粉絲文化的本質其實是社交:表演需要觀眾。雖然迷一件事,常常覺得好像是一個人的事,粉絲活動幾乎永遠都是一種社交共同的經歷。—《狂粉是怎麼煉成的》
回歸到「人皆有連結的欲望」的本質,不論有著什麼樣的個性、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擁有什麼樣的興趣,基於本能我們都會去找尋適合自己的群體,形成如同「部落」般的團體,透過共同的經歷與感受,去創造出可以一起執行的活動或可以一起探討的話題。追星族如此、其他興趣愛好者亦同。
若談到粉絲的消費行為,大概是普遍不是粉絲者最難以理解的行為,也常被視為「不理性消費」。例如以下這段朱里購買「會播放出偶像聲音的鬧鐘」的心得:
不管今天有多冷,光是這樣(聽到偶像的聲音起床)就能讓我變得輕盈,積存的疲倦感彷彿從身體溶了出去,打從心底溫暖起來。啊啊~我今天也可以努力活下去。(P68)
如果將「粉絲」和「大眾消費者」視為兩個購買群體,那麼顯而易見兩者的「購買目的」大不相同。粉絲所做的消費是一種儀式性消費,購買的是產品所代表的意義,而並非其實質的功能,朱里所購買的鬧鐘目的是「在早晨獲得正面的能量」的儀式感而非純粹「叫醒」的功能。既然消費的目的不一樣,所消費的產品便無所謂定義「理性」消費與否,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青少年族群」的金錢使用觀以及人們喜歡透過「物以稀為貴」所「買來的」社會地位究竟健不健康,而這些議題就不侷限於粉絲。
透過「心理層面」、「社交層面」與「消費行為」去分析粉絲,其實可以發現粉絲的行為與心理可以被深植在任何一個著迷文化之中,例如:攝影迷、集郵迷、籃球迷等等,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可以引起不追星的人共鳴的原因。而我認為「追星族」僅僅是本書的基底,真正重要的是以下兩個議題。
▌失重的青春—渴望被理解的心終究無法被滿足
在本書中,令人最遺憾也最無力的莫過於朱里在經歷了本命被炎上之後,逐漸崩塌的現實生活。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會有一種「想伸手拉住朱里的衝動」,然而隨著事態(故事情節)的傾斜,我認為最終能拯救朱里的剩下了她自己,如同他的本命以引退解脫了不自由的束縛一樣。
「被理解的渴望」是貫穿整部小說的核心議題,並且充斥在每一個人的血液之中,例如:不被外婆理解的媽媽忍受著與丈夫分隔兩地生活,雖孝順地照顧著外婆但心中仍有恨;在學業上與生活上總是表現可圈可點的姐姐,心裡卻難平母親對朱里的偏袒與照顧;無法在生活周遭尋求理解與認可的朱里,只能透過追星明白「原來我也能全心全意做一件事」;甚至連朱里的本命—上野真幸也曾透過採訪表露與粉絲之間的距離感,總是拒人千里之外的閃亮偶像,也有著「沒人懂我」的心痛。悲傷的是,我們無法迴避世界上「沒有人能真正理解另一個人」的事實,也無法否認不被理解所帶來的挫敗。
「沒有任何人能徹底理解另一個人,也沒有任何人能安排另一個人的幸福。」—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
故事中的朱里透過解讀本命的一言一行作為生命的重心,其源頭來自於她也有著「渴望被理解」的心情,她渴望透過偶像的雙眼來看這個世界,意寓著偶像身上有「理想自己」的投射,同樣身為「不被理解的人」,偶像如同發光體一般耀眼,一舉一動都值得被分析、被記錄、被追隨。然而當本命脫離了偶像的身分成為普通人時,朱里便失去了解析本命的動力與必要性,更可怕的是她失去了生活下去的重心。
朱里失重的青春帶給我們嚴肅反思的機會:其一,即便不被理解,我們都不該將生命完全傾注於另一個人(一件事)身上。如同作家許菁芳的書評中所說:「將自己的生命寄託在他人身上,是多麽危險的一件事啊。」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人群中難免有無法共享悲歡的孤寂,這些孤寂須透過自己的內化與成長。信仰、寄託、各種情感的依賴也許可以短暫遠離孤寂的淒冷,但並不能真正解決生命的難題,唯有正視自己的困境與認識自我,才有能力應對生命中的各種挑戰。一味地倚賴他人,相當於一種「逃避」,而當有一天避無可避,便會如朱里一樣失去重心。
其二,即便不被理解,都不該放棄「為自己做點什麼」。輟學之後的朱里,提不起勁找工作,也修補不好與父母之間歧異的觀念,獨居在逝去的外婆家,連自己打掃、洗衣的動力也沒有,最後在正式揮別追星生涯的時候,看見自己凌亂不堪的屋子,燃起了想毀滅自己的自厭感。我相信這一股自厭感是來自於朱里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她沒有能力看見自己也沒有能力為自己做點什麼,以偶像的存在證明自己存在的朱里,在偶像與粉絲關係失衡的瞬間,朱里的存在隨之瓦解。這讓我們明白:當自己放棄了自己,才相當於被全世界遺棄。永遠都不該放棄為自己做點什麼,即便不被理解,也不可以放棄自我認識與自我照顧,唯有慢慢整頓好、安撫好自己,才有機會釐清現狀,並尋求解決。如果一切都很難、很難做到,也請從幫自己倒一杯溫水開始,告訴自己「沒關係,慢慢來!」,再一步一步將自己牽引回「自己的人生」。
▌符合期待的人生—過度努力只換來生命的空虛
面對學習不佳的朱里向媽媽辯解自己「已經努力了」,聽到這段話讓成長歷程中一直是模範好榜樣的姊姊忍不住失控發怒,她全身顫抖地哭了起來:
「看到妳就覺得自己好蠢,有種被否定的感覺。我可是拚了命地用功念書,甚至連睡覺都覺得浪費時間。媽媽也很辛苦,每天都失眠,每天早上都想吐,嚷著頭痛還是得去上班。這種心情和妳一心一意追星是一樣的?妳怎麼好意思說自己已經很努力了?」 (P90)
姊姊的這番控訴,讓我眼角漸漸發燙,內心微微激動。如果說朱里最大的挫敗來自於不被他人理解的孤寂,那麼姐姐小光的挫敗便是來自「讓他人掌控自己人生」,因為在乎他人的需求、社會的期待、周遭的眼光,而不斷做出相應的行為來「證明」自己,所以當朱里自稱「努力」的時候,姊姊的價值感受到嚴重的波擊。而在朱里媽媽身上,我們同樣看到相似的挫敗,媽媽為了外婆的病痛留在日本定居扮演「孝順的子女」、為了女兒們努力工作扮演好「稱職的母親」,然而當外婆去世和朱里輟學相繼發生時,原先冷靜的母親瞬間變得狂躁,她的努力彷彿付諸流水,現實與她所預設發展背道而馳,使她難以承受。
你是否也曾為了討好他人或汲汲營營地只為了成為他人眼中的「好學生」、「好家長」、「好孩子」、「好人」呢?你是否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他人的基準之上,所付出的努力都是為了奔向他人的眼中的好呢?
姊姊和母親彷彿是這個世界上許多人的縮影,明明已經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卻總是輕易地就被「他人擊潰」。在現今的社會裡,我們已經太習慣用他人的基準來衡量自己的努力與否、價值高低或是否成功,當疲於追逐這些標準的時候,我們同時也將自我拋卻在外,任任何人事磨損我們的價值,隨意界定與分類我們。而故事中「姊姊失控的哭泣」、「媽媽的狂躁」都是自我的警鈴,提醒著我們檢視「努力的初衷」究竟是為了他人還是為了自己?提醒著記得傾聽內在的聲音,並且不要將自己的努力付出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開花結果。別忘了:為他人而活,終究會失去自我。這當然也包含了追逐「他人眼中的好」,而忽視「真正想成為的自己」。
- 後記:看完《本命,燃燒》內心很是沉重,在這本小說裡我看到了許多「淡化的自我」時而強有力地存在、時而煙散在故事情節中難以複尋,不論是朱里、媽媽、姐姐都讓我感覺到遺憾和無力,她們彷彿跑上了錯誤的生命滾輪,無論怎麼費勁奔馳,自己始終被留在原地。對於我而言,這是一本提醒我反思「自我存在」的小說,不論是在追星路上失去自我的朱里、努力成為「好媽媽」的媽媽和努力成為「好孩子」的姐姐、還有渴望被他人理解的所有角色,每個人其實都在面臨「自我消失」的課題,而唯有正視自己的內心,才有機會走向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最後,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偶像曾經說過的一段話,這段話總是可以在我追星路上逐漸迷失時,將我拉回正軌。藉由這段話想跟閱讀到這裡—不論是否有追星的你分享,專注於自己眼前的人生,不要在他人眼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請相信你有能力活出你自己!一起為自己努力!
「在粉絲們喜歡我們的時候,如果粉絲們也能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像我們一樣漸漸變得帥氣的人生就好了! 如果變成那樣的話,粉絲和歌手的關係就不是粉絲要背著歌手走的關係,而能變成平行時空下,相互並肩前行,歌手和粉絲的人生距離不會太寬,可以手牽手前進的那種關係就好了!並不是說粉絲和歌手間不需要有界限,而是我們和粉絲們一起過好各自的人生就好了!」—GOT7 朴珍榮
書籍:本命,燃燒 推し、燃ゆ
作者:宇佐見鈴
譯者:楊明綺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2/02/24
留言列表